跳至主要內容

《众新闻》

 

众新闻 [1](英语:Citizen News)曾是香港一间新闻网络媒体,由香港十名传媒工作者、新闻学者及新闻工作者创办,包括资深新闻工作者李月华、前《明报》总编辑刘进图、前《明报》执行总编辑姜国元、前香港记者协会(香港记协)主席麦燕庭、前香港记协主席岑倚兰等,前香港记协主席杨健兴任《众新闻》主笔[2]

历史沿革[编辑]

2022年1月3日《众新闻》主笔杨健兴在记者会结束后,返回办公室前与到场采访的记者握手道别

2017年1月1日,《众新闻》面世,创办人包括《明报》前执行总编辑姜国元(安裕)、《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香港记协前主席麦燕庭、《南华早报》前资深政治编辑杨健兴、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教授陈韬文等,并由台湾《苹果日报》前网络中心总监李月华出任总编辑。《众新闻》宣布会透过众筹、订户月费及不带条件的捐款募集营运资金,最初众筹目标是三个月内筹500万元[3][4][5]

创刊首日,《众新闻》报导的其中一则新闻为“梁振英UGL不清不楚,DTZ日本股权易手”[6]。翌日(2017年1月2日),《众新闻》作跟进报导“特首办仍未回应DTZ日本股份,再揭TPG财团离岸公司,梁振英曾任董事”[7]。凭这两篇报导,《众新闻》于2018年获得“金尧如新闻自由奖印刷传媒组大奖”。

2017年3月22日,《众新闻》发起众筹,目标是300万元。4月10日,李月华表示,Facebook专页的追随者已突破3.1万,点阅率亦每月有增长,但众筹近20日,仅筹得约38万元,以达目标的12%。[8]

2020年12月1日,有线新闻部出现人事大变动,40名员工突然被解雇,当中包括专责侦查报道及深入专题的《新闻刺针》的全体成员、有线中国组助理采访主任黄丽萍、至少两名港闻记者、剪片部主管、多名摄影师共40人,被裁的员工更需即时离职。“有线中国组”全体编采人员决定辞职抗议,港闻组、国际组、财经组的组主管亦辞职。[9]

2021年1月17日,早前总辞有线新闻中国组的十名原班人马加入成立“众新闻中国组”,于2月1日投入运作[10],于每工作天的晚上九时在网上平台报道中国新闻。

2022年1月2日,成立刚5年的《众新闻》宣布将于1月4日停止营运。1月3日晚上10时45分,《众新闻》播出最后的一个节目《香港这一天》,节目报道有关新一届立法会议员的宣誓情况,并回顾《众新闻》过去几年的工作等。节目结束时,主持谢馨怡和陈惠恩亦祝愿众人平安,杨健兴最后说:“希望大家留着最好的回忆,黑暗日子尽快过去,大家珍重”。[14]

2023年1月4日,《众新闻》停止营运一年当日,将网站所有报导下架,Facebook专页亦已经关闭,而24万人关注的Instagram 账户及近26万人追踪的YouTube平台将会在数日内陆续关闭。[15]

成员[编辑]

至2022年1月时,《众新闻》共有成员四十多人,以下只是部分成员的名单。

姓名简介备注
李月华总编辑及首席执行官
杨健兴主笔、“香港这一天”主持
司徒元“众新闻中国组”主管前“有线中国组”主管
黄丽萍“众新闻中国组”采访主管前“有线中国组”助理采访主任
徐文杰“众新闻中国组”主持前“有线中国组”记者
翁维恺“众新闻中国组”主持前“有线中国组”记者
庄芷韵“众新闻中国组”主持前“有线中国组”记者
曾海琪“众新闻中国组”主持前“有线中国组”记者
王宝荧“众新闻中国组”主持前“有线中国组”记者
廖乐欣“众新闻中国组”主持前“有线中国组”记者
区翠恩“众新闻中国组”主持前“有线中国组”记者
李杏欣“众新闻中国组”主持前“有线中国组”记者
廖迪莎“众新闻中国组”前“有线中国组”记者
谢馨怡“香港这一天”主持前有线、《苹果日报》记者
陈惠恩“香港这一天”主持前有线、《明报》记者

节目[编辑]

节目播出时间备注
“众新闻中国组”星期一至五,晚上9时。最后一集于2022年1月3日晚上9时30分播出。
“香港这一天”星期一至五,晚上10时30分。最后一集于2022年1月3日晚上10时45分播出。

合作媒体[编辑]

  • 众声号
    • 由香港电台《铿锵集》前监制和部分已离职的编导组成的团队,纪录香港人和事的平台。节目包括关注社会时事的《众声集》,以及侧重人物对谈的《冒号开引号》

奖项及表彰


机构停运[编辑]

2021年12月29日,《立场新闻》的多位现任或前高层,包括前总编辑锺沛权、署任总编辑林绍桐、前董事周达智吴霭仪方敏生何韵诗及前《苹果日报》副社长陈沛敏被警方以“涉嫌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拘捕,并在办公室检走多部电脑及文件,《立场新闻》即时停止运作。[24]

2022年1月2日,《众新闻》在社交网站发文向读者告别,文中表示:2017年《众新闻》成立是因为多名资深传媒工作者对香港新闻自由状况感忧虑,希望可以传承专业新闻精神,回归新闻初心。五年来,虽然资源极度缺乏,《众新闻》仍然慢慢地走出一条小路,当中包括独家新闻、调查、评论、中国新闻等,团队由十人增加至数十人。但因为过去两年社会的剧变,传媒工作者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无法毫无担忧地的工作。《众新闻》有如身在风眼的小船,在严峻环境下,必须先确保船上人员的平安[25][26][27],因此宣布将于1月4日停止营运,网站不再更新,并将会关闭。[28][29][30][31]

总编辑及首席执行官李月华见传媒时表示,停运是经过评估而所作的最好决定,原因是客观环境已经改变,她无法拿捏一个报道或一句说话,会否触犯法例。主笔杨健兴说,受了《立场新闻》停运所触发,令他们担心会触犯法例,因为记者不能清楚掌握执法的界线,所以不能在平安及安全的情况下工作下去,停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他亦听到一些讯息,指网媒会被处理。[32]

众新闻发出声明后,其合作伙伴“众声号”亦于同日晚上10时宣布,两个在众新闻平台播放的《众声集》及《冒号开引号》节目,也会即时停止制作。[33][34]

各界反应[编辑]

支持《众新闻》[编辑]

  • “众声号”监制李贤哲指“‘时局变幻,如常纪录’,但时局的变幻,令我们无法装作如常。”[33]
  • 香港记者协会对《众新闻》停运深感痛心及遗憾。声明提到,《立场新闻》及两名现任或前任高层在2021年12月29日被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而不足一星期,《众新闻》疑忧虑“寒蝉效应”而停运。对于《众新闻》的停运,记协表示“多谢《众新闻》,也感谢一众谨守岗位的同业。”记协相信在传媒界风雨飘摇、风高浪急时,同舟共济更为重要。记协另指,香港被喻为“亚洲国际都会”,资讯流通新闻自由是不可或缺的,再有传媒机构停运,对香港声誉所受的影响难以估计,促请港府履行《基本法》对新闻及资讯流通自由应有的保障。[35]
  • 独立媒体》的创办人叶荫聪表示,近年来媒体受到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苹果日报》及《立场新闻》相继被起诉,令传媒出现寒蝉效应。加上政府对“煽动”没有清晰定义,这使传媒营运受有很大压力。他指特首林郑月娥声称“寒蝉效应不存在”及“对政府的批评仍然存在”的说法是偷换概念,虽然部分亲建制媒体有时会批评政府,但性质与亲民主派的媒体不同。[36]
  •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高级讲师吕秉权形容,传媒已经出现寒蝉效应,余下的传媒在报道前会“三思”,包括更谨慎选择受访对象,以免报道被解读为“煽动”。[37]
  • 世界日报》评论分析,北京害怕港人的自由思想传入大陆,所以要消灭香港一切自由民主的声音。并抨击港府甘愿作北京傀儡,向港人开刀,赶尽杀绝。[38]
  • 台湾风传媒》评论指,随着香港特区政府全力配合北京政策,不断动用公权力打压独立媒体,《众新闻》的停刊是迟早的事。[39]

反对《众新闻》[编辑]

  • 大公报文章列出《众新闻》的“三点罪状”,其一是于2021年6月16日及21日在中环国际金融中心商场及元朗形点商场直播期间骚扰在场便衣警员,其二是于2021年4月7日“炒作”教育局2010/11年度推出的“情意及社交表现评估套件”中的“国民身份认同”量表;三是于2021年10月8日刊发题为“邓炳强拒保证23条不以言入罪”的报道,称邓炳强“未有保证,只是空泛地重申拘捕及检控要看意图证据”[40]
  • 文汇网记者表示,《众新闻》曾刊出以偏颇手法解读官员回答提问的报道,是与《苹果日报》、《立场新闻》等媒体互相呼应,如今机构停运,完全是咎由自取,与人无尤。[41]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不做记者之后

  歪脑|2021记者节报道:不做记者之后  Matters|当做消失回顾的媒体,也成了被消失的一员——悼《立场新闻》 端传媒|香港公民社会解散潮一年︰当失去成为日常,他们颓废、酗酒、躁郁症复发(节选) - 

《财经天下》周刊与“AI财经社”微信公号同时被封11/08/2022

  传媒特训营|《财经天下》周刊与“AI财经社”微信公号同时被封 11/08/2022 CDT 档案卡 今天,知名财经商业杂志《财经天下》周刊及其关联自媒体“AI财经社”的公号同时被封。 目前,被封原因尚不清楚。 多位上述媒体员工均表示不了解具体情况。 一位前《财经天下》周刊高管说:只知道他们内部今天一直在开会,但开会具体内容不详。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博雅系”的传媒公号–“市界”,目前显示一切正常。 据《财经天下》周刊、“AI财经社”的界面显示,被封号的原因均为“接相关投诉,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被屏蔽所有内容,账号已被停止使用。” 公开资料显示,《财经天下》是一本趣味财经杂志,于2012年3月26日创刊,和《博客天下》和《人物》杂志等一起隶属于北京博雅天下传播机构旗下杂志群。 2017年5月4日,《财经天下》推出商业全媒体综合品牌“AI财经社”。 对外,“AI财经社”宣传其一直秉持“以新媒体的形式和节奏、以传统媒体求实的精神,致力于传播真正有价值的报道。” 另据公开信息显示,“AI财经社”CEO荣波是一位在新闻领域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老牌媒体人,曾任《南方周末》总经理,2008年10月创办博雅天下传播机构并任联席董事长;2001年5月任北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京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京华时报》董事兼总裁;现任北京盖得排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2017年10月,“AI财经社”曾公开发布反侵权公告,称“每个字的成本价已经达到20元”,矛头直指46家媒体机构,起诉原因均为未得到允许的商业化转载。 在以往的公开报道中,“AI财经社”创始人之一的李大明曾公开表示,他不认同业内将“AI财经社”看作是一个自媒体,“我从来不认为AI财经社是一个自媒体,AI财经社是一个媒体机构。” 在李大明的认知中,他更愿意将“AI财经社”看作是《财经天下》周刊的一次新媒体尝试,是传统媒体的一次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12:46分,“AI财经社”还更新了三篇文章,而上述《财经天下》周刊高管判断说,两个微信新媒体公号同时被封,应该与某篇文章无关。